您好,欢迎来到旋转编码器网!

SPMC75增量编码器接口应用

2015/4/30 13:49:19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
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、B和Z相;A、B两组脉冲相位差90o,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,而Z相为每转一个脉冲,用于基准点定位。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,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,抗干扰能力强,可靠性高,适合于长距离传输。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。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测量设备转动的传感器,在电机驱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。

1 引言

本文主要是讲解SPMC75F2413A的PDC定时器模块的增量码盘接口功能,用这个接口可以测量增量码盘转轴的角位移,同时还可根据单位时间的角位移计算出增量码盘转轴的角速度,进而得到转轴的转速。本例使用的增量码盘接口模式1,这是四倍频接口模式,适合图2-1中所示类型的波形。

2 系统框图系统结构如图2-1所示,主要由信源模拟发生模块和速度测量模块组成。两个模块均由SPMC75F2413A构成。信源模拟发生模块产生如中A、B所示的信号波形,A、B信号相差90度,图中只示出了B超前A的情况,信号的频率由电位器调整。

图 2-1 系统结构图

3 增量编码盘接口原理

3.1 设计原理

增量编码盘是一种测量角位移增量的传感器,根据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光电式、磁电式和纯机械式等几种,光电式和磁电式是现今最常用的方式。其中光电式用得最多是光电透射式,而磁电式主要是利用类式磁带的原理在一个圆周上均布了N、S的磁信号,利用磁敏组件检出信号。

SPMC75F2413A的增量编码盘接口模式1工作原理如图3-1所示:外部输入信号TCLKA、TCLKB频率相同但相位互差90度,其频率与其转速成正比,比例为增量编码的细分数(每转1转所输出的脉冲个数)。而两路信号的相位关系则代表了转向信息。当TCLKA超前TCLKB时为正转,反之当TCLKA滞后TCLKB时为反转。同时,由于这两路信号是互差90度的,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,计数器是在两路信号的跳变沿都计数,而计数的方向则由两路信号的相位关系确定。TCLKA超前时计数器增计数,TCLKA滞后时计数器减计数。如此,用户便可以得到从计数器开始计数后增量编码转轴的角位移量(如当增量编码盘的细分数为N时,增量编码盘的每一个脉冲代表的角位移为由于为四倍频计数,因此,当计数器的值为K时,所代表的角位移为)。同时,用户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角位移而得到当前转轴的转速。其转速为:

------(式3-1)

式中:为转轴角速度;

为测量时间;

内的计数器增量;

N为码盘的细分数;

图2-1 相位计数模式1

4 硬件说明

4.1 信号模拟发生电路

这部分电路如图4-1所示,使用SPMC75F2413A的MCP3实现双线增量码盘输出信号的模拟,并根据AD采集的数据设置信号的频率和方向,以满足系统测试的需要。

图4-1信号模拟发生电路

4.2 测量接口电路

电路如图4-2所示,这部分是本例的主体部分,它主要是利用SPMC75F2413A的PDC定时计数器的相位计数(码盘接口)模式1完成位置信号的采集、速度的测量。为了提高测量精度,使用了四倍频技术。

图4-2测量接口电路

5 软件说明

5.1 软件说明

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是系统所用到的硬件的初始化,并在硬件中断时进行相应的的处理。同时利用DMC的通信软体库完成与PC的通信,以便对系统状态和结果进行监控。

5.2 软件流程

5.2.1 主程序流程

主程序在完成系统初始化以后,就不断检测有没有来自PC的控制信息,如果有便完成相应的控制功能,没有就继续检测。同时将当前系统测得数据送入DMC接口区,以便系统状态的监示。

图5-1 主程序流程图

5.2.2 中断流程

中断服务主要有三个,一个是系统通信中断服务,主要是在DMC库中完成;一个是PDC定时器的溢出中断服务,在这里主要完成位置计数溢出的处理,以保证位置单元的正确性;最后一个是定时器的周期中断服务,这里主要完成当前位置信息的采集,同时根据位置增量计算当前的转速。

5.3 程序代码

使用SPMC75F2413A的PDC0的相位计数模式(即两线增量码盘接口)实现使用两线增量码盘测量电机转速。

  • 喜欢 ( 0 )
  • 不喜欢 ( 0 )
邮箱:1010196856@qq.com 客服热线:0571-88802870(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8:30至17:30)
Copyright@2014-2015 www.xzbmq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杭州锐联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25252号-3

微信扫一扫